关于举办第十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的通知
发布者:智能门窗发布时间:2024-02-16 阅读次数: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AI和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城市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智慧城市建设是建设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研究,定于2019年11月28日至30日在浙江省德清县召开第十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以下简称大会)。

  大会将总结“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果及发展的新趋势、模式和建设目标。研讨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产业政策;研讨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新态势,“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会还将就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应用和集成、网络信息安全以及行业应用,如时空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智慧交通、智慧海洋、智慧城管、社会综合治理、公共安全、卫星应用、智慧园区、智慧水务、智慧建造、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5G应用等内容做交流(具体会议实施方案见附件1)。

  大会将邀请智慧城市(含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等)建设管理部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科研机构,行业联盟,通讯运营商,跨国公司及国内外知名软、硬件企业参加智慧城市大会展览,展示国内外最新技术、产品与应用成果。

  (一)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工业与信息化、科学技术、测绘地理信息、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等主管部门及直属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局、规划局、发展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局)、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城管执法局、市政市容园林局、交通运输局、环境保护局等相关的单位负责人及从事信息化工作人员参加会议,并请组织做好本地区基层部门和相关的单位人员参会的统一报名工作。

  (二)邀请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取得理论研究成果、工程实践经验以及管理经验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团体、企业和管理部门代表以及智慧城市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请参会代表填写会议回执(见附件2),于2019年11月10日前登录大会官网()或关注大会微信公众号(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在线 日前注册并汇款,会议注册费1500元/人;10月 20 日后注册及现场注册,会议注册费1800 元/人。注册费含会务费、会议期间餐费、资料费等。住宿由组委会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沈志伟 德清县委常委、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

  童庆禧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

  周成虎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张祖勋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郭华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 士,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刘岱宗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中国交通项目主任

  本届大会主题为“智慧城市·共建共享”。大会将邀请有关行业主管单位和智慧城市试点城市领导、院士、业内知名专家、城市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及行业有关人员就“十三五”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互联网+”、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运营、信息融合、公众应用服务、智慧建造、智慧海洋、智慧交通等内容做专题研讨。主要论坛包括:

  邀请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就智慧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及政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城市精细化管理及公共信息服务,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开发与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与发展等内容展开研讨。总结国内外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就,展望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研究智慧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趋势。

  探讨作为汇聚城市各类时空信息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时空信息云平台怎么样更好对城市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以及探讨城市应如何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好构建时空大数据云平台。

  探讨怎么样更好利用人工智能AI、大数据、城市信息模型CIM,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NSS 、地理信息系统GIS 等信息化技术,推动数据整合、空间规划编制与信息系统建设一体化,促进规划编制更智能、规划实施更精准、规划管控更科学,实现从传统规划向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和自适应的智慧型生态规划转变。

  探讨物联网、5G、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包括交通管理、交通运输、车辆停靠、公众出行等)的实际运用。研讨内容有:车联网,高速公路信息管理,道路交互与通行管理,智慧城市公共交通,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车辆智能管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智慧交通应用实例等。

  探讨工业大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略海洋中的作用,探讨“工业化+信息化”在海洋领域的深层次地融合,探讨如何构建完善的海洋信息采集与传输体系,探讨如何利用智慧化技术方法进行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以及提供海洋感知、导航定位、遇险救生、灾害预防、海上通信等信息服务,从而提升我国海洋安全能力、海洋管理能力及海洋开发能力。

  探讨如何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建立全面设防、一体运作、精确定位、有效管控的社会综合管理体系,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向人文化、科学化、多元化、智慧化发展。研讨内容有:新时期下的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研究;城市管理与社会综合安全管理创新的有机融合;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中的数据分析、挖掘和应用技术等。

  探讨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诸多不稳定、不可预见因素,探讨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公共安全问题,探讨如何在公共安全和信息共享、相互连通之间作出平衡,研讨内容有:智慧城市带来的公共安全预警;政府机构等公共部门数据安全系统的构建;公共部门数据安全技术的研究;公共部门数据系统规范的开放、利用及安全保障;公共部门信息安全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意义等。

  探讨卫星应用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研讨内容有:卫星应用影像发展现状及其在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大气、海洋、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气象灾害预警、卫星应用地理信息产品的集成(行业融合、信息融合)、公共安全、反恐维稳、应急救援、交通管理、基础测绘、位置服务、高精度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信息传输等领域应用的实践经验。

  探讨智慧园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智慧园区的系统模块设计和总体架构;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的进一步融合;智慧园区建设将强化与园区产业的互动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与电子政务在智慧园区建设中的作用;物联网技术发展将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智慧园区管理及服务平台基础设施以及针对园区建设的各类专项应用。

  探讨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背景下,城镇智慧水务管理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海绵城市政策法规、规划建设与管理、PPP模式,城市水安全与应急管理,城市水污染治理等。研讨内容有:城镇给排水监管信息技术应用;城镇水环境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弹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城镇给排水管网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城市二次供水技术应用;城镇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等。

  探讨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数字化加工、装配式施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施工公司运营及现场管理等领域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讨内容有:BIM、物联网、移动、云计算、数字化加工、GIS、VR(虚拟现实)、3D扫描、3D打印、测量定位、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等。

  探讨如何通过技术方法来实现对物理城市的数字孪生,以及在数字孪生状态下怎么来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讨论内容有:园区数字孪生及其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的一体化;数字孪生如何有效从园区扩展到社区乃至城市;数字孪生城市如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从而过渡到信息化社会高级阶段的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如何有明确的目的性助力城市的应急、交通、警务、规划等一系列问题的有效解决等。

  探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感知终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大数据分析应用。研讨内容有: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应用技术;智慧城市大数据的共建共享机制;大数据共享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政府和大规模的公司大数据的集成、管理与服务模式;大数据对经济转型发展、对公众智能服务的广泛应用等。

  聚焦“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分享人工智能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先进经验,探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人热门工智能技术在智慧规划、智慧交通、智慧海洋、智慧物流、智慧安防、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政务、智慧园区、智慧安防、智慧商业等领域的应用实践与前景,探讨算法与脑科学的结合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探讨人工智能商用规模化推广以及应用于智慧城市领域的脉络走势。

  分享5G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创新应用案例,探讨5G在正式进行商用化和普及应用之后的态势怎么样发展、5G 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带宽、高可靠低时延、大连接)中有哪些未来热门应用趋势、5G将为哪些领域的变革带来有益赋能、5G将在各行各业掀起什么样的市场风暴,以多领域视角切入,深入探讨5G产业高质量发展脉络、5G赋能各行各业的新思路、新方法。

  本届博览会将邀请有关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自然资源、工业与信息化、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交通、应急、生态环境、海洋工程、海洋科技等单位组团参展;邀请有关智慧城市(含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等)建设管理部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科研机构,行业联盟参展;邀请国内外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应用软件研究开发企业及有关技术设备的科研生产企业,进行技术、设备展示。宣传展示在自然资源、城市规划、交通、园区、社区、海洋、交通、不动产、城市应急、市政设施、环保、景区、公众服务、工程建筑业等领域取得的应用成果;宣传展示智慧城市领域最新软件技术与硬件设备。主要包括:

  1. 网络、通信技术与设备:5G技术,数据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技术与设备,宽带网络系统,多媒体网络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终端管理系统及产品,光通信及光、电缆设备,SDH、PDH等传输系统等。

  2. 城市空间信息技术与产品:3S技术基础软件平台,信息采集与集成处理技术及产品,电子地图系统,大面积建筑群体的高效三维建模技术及3DGIS技术,城市时空变化的动态模拟技术,虚拟现实与城市仿真技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人机信息获取技术,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城市景观与生态监测系统,城市卫星(航摄)影像应用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有关技术与产品等。

  3. 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及设备:RFID芯片、IC卡和读写设备,终端设备,智能识别产品,服务器存储设备,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4. 城市规划与建设信息化技术与产品:城乡规划、管理、监督、多规合一,房产测绘、不动产登记、公积金监管、房地产市场监管,城市给排水、燃气、供热、水环境质量监控、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园林、智慧景区、城市环境卫生、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智慧城管等。

  5. 智慧建造及智慧工地技术与产品:施工现场的管理与服务公共平台,施工现场监控技术,平安卡系统,建筑起重机安全监管平台,三维图形平台的研究与应用,BIM技术系统平台及产品,建筑市场监管系统、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系统、工程建设价格管理系统、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等。

  6. 智能交通技术与产品设备。包括:车联网技术,信息采集技术,城市智能化(ITS)交通管理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道路监控及交通违章处理系统,车辆调度指挥系统,交通诱导系统,智能化停车设备,电子收费系统等。

  7. 社区智能化及智慧家居技术与产品设备。包括:社区云服务平台、楼宇自动控制,住宅小区及智能住宅管理,现代物业管理,建筑智能综合布线,安全防范监控,车库管理,周界巡更,数字化家电产品,家用防盗报警器、门窗感应器、火灾和煤气泄漏报警装置,多表抄收,智能网关,可视对讲,紧急求助系统,多功能遥控器,智能灯光控制,智能窗帘及遮阳等。

  8. 城市市政设施管理信息技术与产品设备。包括:城镇水务、城镇供热、城市市政道路、城建档案管理、城市综合管线、城市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空间、城市垃圾监管、城市市政设施综合管理,远程抄表技术,市政信息采集、传输技术,仪器仪表,雷达检测设备,二次供水设备,自动控制产品,智能井盖,城市智能照明技术与产品,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实施工程技术与监管等。

  9. 公众服务信息平台。包括:智慧停车、打车、租车平台,公共事业缴费支付平台,公共生活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支付平台,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远程医疗、养老信息化服务系统,公共服务卡应用集成和跨市一卡通应用,旅游服务系统和旅游管理信息平台等。

  10. 智慧海洋解决方案。“工业化+信息化”在海洋领域的深度融合技术、海洋基础信息建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牧场、海洋综合管理服务、海洋信息工程、海洋金融及海洋文化旅游;智慧化技术方法进行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以及提供海洋感知、导航定位、遇险救生、灾害预防、海上通信等信息服务等。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国土空间智慧规划、智慧交通技术应用、智慧海洋建设、智慧城管暨社会综合治理与服务、公共安全与智慧城市、卫星应用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智慧社区、智慧水务、智慧建造、大数据与智慧城市、“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人工智能、5G 应用等智慧城市相关领域技术及应用。

  对于以上主题,作者能结合自己的真实的情况,任选一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或在理论、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三个层面上撰写论文,进行探讨。一篇论文以选一个主题作为主要内容为宜。

  从事信息化研究、生产、管理的政府人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及信息化有关人员等。

  3000—4500字,论文必须包含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及3-4个关键词。

  (1)文稿采用A4幅面word文档;中文标题为三号宋体,正文为四号仿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标题字号为三号,字母全部大写;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首字母大写,正文为四号字体;文稿应加注页码。

  需作叙述时,可在当页下方划一条横线,在横线)摘要和关键词写在题目下、正文前。

  (1)正确阐述技术内容。名词术语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如所采用的名词术语尚未编定时,可采用各业务部门和科研单位常用的名词术语,不要任意用简称、方言。

  (3)对正文中的某些问题需加以说明时,可用“呼应注”(也叫脚注),即在所要加注处的右上角标注“①、②……”,同时在本页末留出位置,划一横线与正文隔开,在横线下注明“①、②……”。

  (4)计量单位采用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一律用拉丁文书写。

  (6)数字的书写(统计数、各种计量及图表编号等各种顺序号)均用阿拉伯数字,世纪、年代、月、日和时刻均用阿拉伯数字,并一概用全称。

  (8)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非彩印书尽量用黑白照片。墨线图要大小适当,图线要规整。照片、图稿等电子文件需备份一份随稿件一并提交。